Featured image of post GTD小记

GTD小记

们文棍真爱整这种花里胡哨的

我发现我似乎干什么都赶不上趟。以前少数派文章狂轰滥炸GTD的时候我没去研究,现在终于有空去把戴维·艾伦的那本《搞定》看了一下的时候,GTD似乎已经不流行了——不过流行不流行无所谓,更悲惨的还是别的:我发现了我以前跟着软件做的不是GTD,而且以后也估计不会去做。

GTD的心法其实很简单,无外乎几点。一是把要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存起来,而不是记在脑子里,借此把脑子清空,因为脑子是用来想东西的而不是用来记东西的;二是记下来的东西只不过是没处理过的杂多表象,那之后还需要去对其进行综合,该丢的丢该打tag的打tag,该推给别人的推给别人该设置日期的设置日期;三来是被处理之后的项目一共有8个去处,比正常人想象中的“那我标个日期吧”要复杂许多。

那么我们一条一条来看。

收集

首先是整个GTD流程最开始的收集。“收集”要求实践者把脑子里所想到的一切快速记在纸上,就好像是弗洛伊德要求他的患者们进行自由联想一样,不管是什么东西,想法目标点子,要不加以甄别、不加思索地全部记到inbox里来。

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思索,一旦先思索了“哪些值得加,哪些不值得加”,实际上就破坏了“脑子用来想而不是用来记”的心法。去超市的时候觉得“买牛奶要摘上,买盐这还用摘?我奶奶都记得住”,结果就是在超市里转来转去真的想不起来要买啥,“当时我是怎么想的来着,买烟还是买咸鱼”。

判断和整理

然后是用先验统觉来处理杂多表象(雾

这图总结地很好了,按照这图里的内容来看就行(我之前用mermaid手撸了半天流程图才发现有这个图)。就是有些地方翻译可能和网上看的别的资料不一样,“愿望清单”=“将来/某时”,“文件夹”=“参考资料”,别的都能望文生义。

这里可以看到有个“文件夹/参考资料”,这更说明了在收集的第一步里摘录的不仅仅是“要做的事”,一些点子或者金句之类的快速摘录的东西都是放在这里的。

这里要单独提一嘴的是,许多人对于GTD的印象就是先想好哪些事情要做,然后给每个都设置一个DDL。其实这在《搞定》那本书里还被单独拿出来批了一顿。在这个图里可以看到“自己做”的任务有两个去处,一个是“日历”,对应的是有明确日期的任务,就把这个任务安排到某一天去做了;另一个是“执行清单”,执行清单是没有日期而只有先后顺序的,主宰执行清单的逻辑就是“照着顺序来,做完上一件就做下一件”,不设置日期的原因是现实太复杂,设置好的日期随时有可能被打破。

在GTD的系统中,进行“日历”与“执行清单”的二分是为了维持“日历神圣”的原则,即写了日历的任务不可随意打破其执行日期——而执行清单与之相反,反正很有可能打破执行日期,那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设置。

复查

完成了对inbox中原始项目的整理之后,在着手进行执行之前,要进行一次复查,包括:

  • inbox是否清空
  • 愿望清单有无准备着手的
  • 项目清单的进度几何
  • 等待清单有无要催的
  • 项目有无已失效需要删除的

复查对于GTD而言还是很要紧的。但这也是GTD太复杂而被人诟病的地方。

执行

最后一步是执行,执行也有其顺序:

  1. 日历上的工作。“日历神圣原则”。
  2. 突发工作。这里指的是临时指派而又比较紧急的任务;不紧急的就写inbox
  3. 执行清单上的工作。如果设置了优先级就从上往下做,没设置就挑能做的做吧。

参考资料

写得最详细的当然是《搞定》这本书,但是工具书我感觉都没啥必要硬啃,有别人反刍过的最好。

别人写的资料里面知乎的这篇最好,我上面用的那张图片就来自这个帖子,就是用的译名和习惯的不太一样。

我为什么没用GTD

因为我之前掏150买了个todo清单,看见这软件颜值不错而且是买断制直接心动了下手(结果买来一用连夜间模式都没有,淦)。

那个时候我还没啃《搞定》这本书,还觉得记一记任务嘛,就是每天晚上睡前抽五分钟把明天要做的事情记一下做个todo list,今天要是有没完成的就移到明天,最好还能设置一下周目标月目标啥的。这是bullet journal的那套做法了,不是GTD。

因为每天的任务不多,这么搞也就做下来了。

等啃过《搞定》那本书之后问题就来了,这个时候有两个悲哀的事实:

  • 什么,我做的竟然不是GTD
  • 什么,我竟然不做GTD也就这么做下来了

好吧,确实挺悲哀的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